![]() |
![]() |
![]() |
![]() |
自白糖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以来,其持仓量和交易量屡创新高,市场群体参与众多,是资金流动与博弈非常明显的国内期货品种之一。笔者在此谈谈自己分析郑糖期价所关注的方方面面,供投资者参考。
供需分析方面:供需是决定价格的关键因素。观察我国食糖的生产规律,基本上是3年连续增产后,接着是3年连续减产。目前我国食糖生产正处于一个增产周期的延长阶段。另外,供给分析还要关注甜菜糖、糖精和淀粉糖的生产情况。需求分析方面,由于国内需求有超过7成是用于工业消费,所以应着重食品、饮料行业的发展情况和需求分析。相关的供销数据可以关注每月初糖协发布的月度食糖产销数据。
进口贸易方面:从全球食糖贸易格局来看,世贸组织135个成员国(地区)97%的平均关税水平。我国食糖进口采取配额管理,目前进口配额近200万吨,配额内关税为15%。配额外进口糖的关税税率为50%,属自由贸易,企业完全按照市场化原则进口和销售。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国际糖价经常高于国内产区价格,导致食糖进口数量占需求比例不大。这使得内外盘期糖的相关性在趋势上一致,而局部有出现偏差的现象。而在进口形式上,有一部分是古巴长期进口协议原糖,数量为40万吨。进口原糖大多直接转入国家储备。需要注意的是,进口糖一般是以原糖形式,需要经过加工才能成为交割用的白砂糖。原糖的好处在于它的存放时间可达数年之久。
收购与储备政策方面:我国政府收购与储备政策的操作目的是平衡价格。主要的政策表现有:甘蔗收购、临时收储和国家储备。首先在产区,目前糖料蔗收购价格采取蔗糖价格挂钩联动、二次结算的管理方式。也就是不管市场价格如何变化,先保障农民的利益,并根据糖价上涨幅度再对蔗农进行二次给付。如去年甘蔗收购首付价格为260元对应白糖价格3800元/吨,超过部分按6%再付给蔗农。其次,临时收储一般是由产区省级政府启动,其影响力不及国家储备。这主要是因为地方财力有限且为临时措施。最后是国家储备。我国食糖储备的原则是进口糖由中央储备,国内生产糖由产区和销区分别储备。库存国产储备糖原则上必须在3-5年(进口原糖在5-8年)的期限内轮换更新一次。自国家食糖储备制度建立以来,我国国储糖多数年份维持在100万吨以上。应该说,政策动向对期价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套利分析方面:郑糖的套利分析主要集中在跨期套利和期现套利上。在实际分析套利机会时,首先,要注意交割品事项,比如郑商所交割品为二级白砂糖,其他品级可进行交割但有升贴水标准。另外,进口原糖需要加工成标准白砂糖才可交割。其次,关注仓单有效期规定。郑商所规定:用上一制糖年度生产的白糖所注册的仓单的有效期至下个制糖年度11月份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每年11月份最后一个工作日之前,用上一制糖年度生产的白糖注册的标准仓单,必须办理注销手续。再者,要注意新旧榨季合约的跨期套利风险。郑商所规定从当年8月份开始原注册仓单逐月增加贴水,贴水标准为每月10元/吨,交割时随货款一并结算。因此,在进行新旧榨季合约套利时要关注贴水成本,以及仓单回炼成标准品的成本。
产业链分析方面:在我国白糖产销链中,糖厂处于主导地位,有较高话语权。全国前10大糖业生产集团糖产量超过全国总产的50%。而生产集中化的结果,首先使得食糖生产集团有能力游说国家制定有利于工业生产方的糖业政策,特别是产区地方政府对糖企支持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保护糖价。其次集中化使得食糖集团能轻易控制原料资源,通过挤压中小糖厂,直接左右糖价以获得高额利润。因此,从白糖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分析的重点应在糖厂及其行为方面。
生物能源炒作分析:甘蔗除了生产食糖外,还可以生产酒精作为能源使用。近几年由于原油价格暴涨,导致酒精的需求快速增长,进而抢夺甘蔗产量份额,最终带动糖价上涨。由于我国不鼓励用甘蔗生产酒精,使得国内炒作更多在于概念上的炒作。而在国际方面,巴西酒精能源化已进入大规模实质生产,本榨季有超过50%的甘蔗用于酒精生产。因此,分析巴西食糖产业除了要关注出口情况外,还要关注其用于生产酒精的甘蔗比例。
季节性分析方面:我国白糖市场有一定的生产和消费季节性变化。首先,在生产方面,我国甘蔗糖榨季从每年的11月开始,次年的4月结束;甜菜糖榨季从每年的10月开始到次年的2月结束。由于食糖是季产年销的商品,在榨季白糖集中上市时供给十分充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的消费,白糖库存量也越来越少。而价格也随之变化,具有季节性特征。
其次,在消费方面也具有一定季节性,一年中食糖的销售旺季,主要集中在中国传统的春节、中秋节以及夏季冷饮的消费旺季。一般市场会提前1个月进行备糖,使糖的消费进入高峰期,这个时期的糖价往往会比较高。其中八九月份是用糖高峰期,月饼、北方的蜜饯、饮料、饼干都很需要糖,而此时新糖还未上市,所以价格最为坚挺。两节之后的一段时期,由于白砂糖消费量降低,糖价往往会回落。
气候影响方面:食糖作为农副产品,很容易受到气候与天气因素的影响。干旱、洪涝、大风、冰雹、低温霜冻等天气对生长期中甘蔗具有灾害性的影响。首先是干旱。天气干旱会影响株高生产进而影响单产。特别是在春夏时期,此时正值甘蔗快速长高的时候,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台风。由于我国甘蔗主产区在南方,在每年的夏季台风会不时“光顾”主产区。一旦遇到大台风,可能会导致甘蔗折倒,而且一旦折断将难于恢复。另外台风也会带来大量的降雨。最后就是低温霜冻。这种天气历史上多次导致国内糖价巨幅波动,比如1999/2000榨季200万吨的减产和今年初的霜冻炒作导致的糖价暴涨暴跌。霜冻一旦出现后如不及时砍收会马上使产量下降8%至10%,且糖分也会下降2.5%以上。宿根蔗第二年出芽率低,产量则会减少。且一般会使下榨季开榨时间推迟。
除了以上因素还要关注昼夜温差变化,通常日夜温差较大有利于糖分的提高。另外,在关注我国的气候和天气外,也应关注国际食糖主要出口国的气候和天气变化。
竞争关系与替代品方面:这里表现为两方面,首先是争地关系。目前广西人均耕地为0.9亩,扩大潜力不大。木薯、蚕桑、甘蔗产量全国第一,之间有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政府和农民都还是比较倾向种甘蔗,因为种甘蔗收益较高,且税收也较多。其次是消费替代影响。目前对甘蔗糖消费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糖精和淀粉糖。糖精的甜味是白砂糖的500倍,其使用会减少食糖的正常市场份额。我国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而淀粉糖的甜味虽不及白砂糖,但其价格却比白砂糖低。如果两者的性价比偏离就会产生替代。比如在2005/2006榨季中,由于白砂糖价格较高,使得当年度的被代替量就超过百万吨。
电子现货批发市场影响:目前国内食糖销售方式主要有三种,传统现货、电子交易和糖厂直销。由于电子现货市场的参与者基本为现货企业,其市场波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货状况,因此进行期货市场分析的同时,有必要同时关注电子现货批发市场的表现。另外,由于电子交易方式跟期货交易有类似地方,套利行为的存在让两个市场的价格有时会产生“互动”。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有四个电子现货批发市场,广西3家,云南1家。
技术分析方面:除了常规的价格图表分析外,考虑到郑糖市场有较明显的资金博弈性,还应关注郑糖会员持仓变化情况。主要关注持仓排名前20位多头和空头的累计持仓对比,借此分析主力资金的动向。
上一篇:从比价关系看菜籽油棕榈油套利
下一篇:如何根据持仓变化判断期货行情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