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2009年的中国期货市场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在这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2009年的商品市场有别于前两年的牛市和熊市,呈现两个明显的特点,即资金博弈频繁、行情振荡回调较多。
2006年、2007年全球经济一片繁荣,商品供需面属于供应短缺。无论股市还是期市都在走牛,价格一路上涨,基本上没出现大幅振荡和回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经济陷入衰退。股市、期市走熊,期货市场各品种一路暴跌,基本上没有像样的反弹。
进入2009年,世界各国大举推出刺激经济政策,宏观经济逐渐复苏,而另一方面产能过剩,需求难以回暖,实体经济举步艰难,商品受金融政策的影响逐渐大过其本身的供需影响,投资者对于未来经济的走向分歧较大,商品价格在上涨中伴随着频繁的回调和振荡。以沪铜为例,期价由年初的20000多涨到现在的接近60000,属于一波很大的上涨趋势行情,但在上涨行情中,常常伴随着较大的回调。此外,大量资金进入金融市场,期货市场成交量增加明显,资金博弈更加频繁。
针对市场资金博弈频繁、行情振荡回调较多的特点,投资者在交易中可采用以下策略。
第一,需要对宏观经济面有一定的了解,不过多地关注商品市场供需面的消息变化。从2009年来看,很多商品一年来都是产能过剩、供应大于需求,但是价格却一路上涨。笔者有一个做有色金属现货贸易的朋友,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年初生意一直比较清淡。在国家推出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以及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后,我们认为商品价格会逐渐开始上涨,但朋友却一直认为有色金属这一块不会有大的涨幅。理由很简单,现货一直需求不旺,有色金属库存压力很大。所以,在2009年前期他一直不敢买沪铜,白白错过了一波很大的上涨行情。但在沪铜有较大涨幅后,每遇到回调,他便去做空,其结果往往是频繁止损,损失很大。
第二,更多地采用中线波段交易的操作方法而不是做短线和长线。短线交易要求交易者拥有行之有效的技术分析,良好的交易软件和敏锐的盘感(交易者的状态尤为重要)。2009年由于大量资金涌入,博弈日益激烈,交易软件层出不穷,日内价格变化的复杂度越来越高,短线操作难度加大。而做长线交易,需要克服行情回调时的恐惧心态,克服交易的冲动,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耐心。
笔者的很多朋友在回顾2009年行情时经常说,我一直看多,但是涨了一段后行情一回调就害怕,没办法就出了,但是一出价格就涨,想追吧又不敢追,最终就赚了很少的一点。采用波段交易,交易者的心理压力相对比较小,这种方法适合在振荡行情中做。做波段交易,首先要分析行情是属于上涨趋势还是下跌趋势。如果是上涨趋势,就要采用逢低买入方式,轻易不做回调,反之一样。这样做可避免由于回调做空干扰对交易节奏的把握。
在使用技术分析理论时,笔者更倾向于使用图形构造理论。手里有了单子,就需要设止盈点和止损点。止盈点一般在前高,盘整区间的上沿或图形的前一高点,一旦涨到这一价位发现动力丧失,就要开始分批止盈。止损一般是在前期低点或盘整区间的下沿。波段操作时再次买入的时机放在前期低点或盘整区间的下沿这种支撑位上,同时要注意,如果回调时低点始终高于前一低点,即回调波谷的低点一次比一次高,波谷的高点一次比一次高,那么上涨趋势就还没有改变,回调做多的思路就不能变。如果价格无法突破前一次高点,则行情有趋于振荡的可能。对上升趋势中的振荡行情,我们仍然要保持盘整区间下沿买进,盘整区间上沿受阻平仓但不做空的思路。同时也要结合一些技术指标和其他分析理论,KDJ和量仓是笔者关注的重点,因为这两个指标一个比较敏感,另一个可以观察多空资金的变化。
第三,风险控制、资金管理很重要。笔者有两位朋友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一位朋友做长线,第一次入场的资金使用比例在20%以下,亏损不加仓,有盈利适当加仓,但绝不超过总资金的50%。另一位朋友做中线,长线看涨,交易时每次出现回调就开始买入,资金只使用10%,如果继续下跌就继续低位加仓拉低均价,但始终保持有大量的资金备用。这两位朋友在2009年里收益颇丰。笔者把他们的成功更多地归功于对风险的控制和良好的资金管理。
上一篇:“三线技术”在实盘操作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