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官方网站!
您当前位置: 本月看点

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2010-2011豆类年报

时间:2018-11-25 10:27:30   人气:0

  


2011 年豆类走势乐观 操作以多为主


内容提要:


1、2010 年豆类行情的两个阶段及三个特点。整体上看,2010 年连豆期价呈现先抑后扬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即 2010 年上半年,连豆期价主要围绕 3800-4000 点窄幅震荡。后一阶段,即 2010 年下半年,连豆期价在美豆的强势带动下,出现整体大幅上涨行情。同时,2010 年豆类市场表现出外强内弱、热炒“中国需求”和天气市三大特点。


2. 大豆种植成本稳步上升,夯实价格底部区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大豆种植成本稳步上升,远大于同期大豆价格的上涨幅度。未来,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涨、土地资源的持续匮乏以及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上升,豆类的种植成本还会稳步上涨,这对豆类的价格构成强力的底部支撑。


3. 供需偏紧格局将助推豆类期价上行。中国国内,一方面大豆产量徘徊不前,另一方面刚性需求却稳步增长,中国只能依靠大规模的进口来弥补大豆供需缺口。整体上看,全球大豆产量稳中有降,而市场需求却依然旺盛。2011 年,全球豆类市场将是一个供需偏紧的局面。


4. 四大因素也利于豆类期价上行。首先是争地效应,2011 年,由于种植效益而使玉米、水稻及部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从而挤兑大豆种植面积将会愈发突出;其次是价值低估,连豆目前的 4400 多点也与 2008 年的近 5300 点历史高点有较大补涨空间,因此豆类成为了商品市场中的价值洼地,后期受到资金追捧的概率较大;另外,农产品整体强势将引导连豆上行,在种植成本稳步增加、自然灾害频发以及刚性需求依然旺盛的等背景下,农产品市场仍以整体上涨行情为主,这将对豆类价格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最后,天气炒作有望深入,2011 年,南美的不确定天气将成为市场炒作的重要题材,我们应以足够重视。


5.2011 年看多豆类,操作以多为主。就外盘来说,受外围市场流动性充裕和旺盛的国际需求,2011 年 CBOT 美豆市场料将延续强势上涨态势。内盘方面,展望 2011 年,由于全球供应偏紧态势不改、种植成本提高构成的坚实底部、潜在的天气炒作因素以及价值低估的优势,后市豆类震荡上行概率较大。整体上,2011 年,我们对连豆与连豆粕期价走势持乐观态度。操作上,以多头思路为主。



第一部分


2010 年豆类行情的两个阶段及三个特点


一、大豆 2010 年呈现先抑后扬走势


      整体上看,以半年为界,2010 年连豆期价呈现先抑后扬两个阶段。


      前一阶段,即 2010 年上半年,连豆期价主要围绕 3800-4000 点窄幅震荡。这一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时期。首先,2010 年年初,在欧债危机以及大豆产量预估上调的内外部双重利空打压下,连豆期价自高位回落,并展开回调;其次,2010 年 2-4 月份,在欧债危机缓解的背景下,由于美豆库存偏紧以及中国超预期的大豆进口需求力助豆类市场企稳反弹;最后,2010 年 5-6 月份,南美创纪录的大豆产量、美豆播种顺利以及欧债危机的扩大,对豆类市场造成较大压力,连豆期价再度探寻底部。



      后一阶段,即 2010 年下半年,连豆期价在美豆的强势带动下,出现整体大幅上涨行情,这一阶段整体上又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从 6 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 11 月初的美豆天气市时期。7 月 7 日市场借助作物良好率下降、稳固的潜在需求,以一根大阳线宣告美豆颓势的结束,随后市场借助高温干燥的天气题材将反弹行情延伸。美豆期价的大幅上涨也激发了国内豆类市场的多做热情,连豆期价稳步上涨并屡次突破重要整数关口,并在 11 月上旬创出两年来的新高。


      第二个时期,是在 2010 年 11 月中下旬至 12 月底,豆类期价的深度调整和震荡筑底阶段。这一时期,在流动性收紧和政策打压的双重利空下,豆类期价出现深幅调整,连豆和连豆粕期价较前期的高点跌幅都在近 10%以上。在深度下跌之后,进入 2010 年12 月份,连豆期价进入震荡筑底时期。


 


二、2010 年豆类行情的三大特点


纵观 2010 年全年,豆类市场表现出三大特点,分述如下。


1、外强内弱格局贯穿全年


      2010 年,豆类市场整体上处于一个外强内弱的格局,而这一情况在 2010 年下半年表现的尤为明显。7 月初,在经过前期的一个短暂下跌之后,CBOT 美豆期价在 900 美分处获得了强力支撑,由于下方空间基本被封杀,市场寻求利多题材摆脱窘境的意愿显得尤为强烈。善于天气市炒作的豆类市场,及时抓住美豆开花结荚的关键时期,大肆炒作天气升水行情。美豆期价从 7 月初的 900 多美分上涨到 11 月份的 1350 美分左右,涨幅高达 50%左右。但与此同时,虽然国内连豆跟风上涨,但涨幅只有 33%左右,远低于美豆同期的上涨幅度。


      造成豆类市场外强内弱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国内严厉的物价调控措施和流动性收紧限制了连豆的涨幅,而美元的持续贬值却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美豆的走强;其次,2010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的迅猛增加,导致国内港口库存一直维持在 600 多万吨的高位,高企的大豆库存使国内大豆面临供应偏松的局面,对连豆期价形成了较大压力。


2、中国需求支撑美豆期价


      除了天气因素之外,旺盛的市场需求成为支撑美豆期价大幅上涨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但国际市场的强劲需求离不开中国的贡献。近三年来中国大豆进口量一直以10%-20%的增速上涨。统计数据显示,2009/10 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 5050万吨。USDA 同时预计,2010/11 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将达到 5500 万吨,较上一年度增长 8.9%。


      从 2010 年 10 月开始,在美豆天气市炒作结束之后, 中国需求”的炒作就成为支撑美豆期价的主要因素。但令人尴尬的是,我国大豆进口量的激增,导致国内港口库存一直维持在 600 多万吨的高位。国内大豆库存的严重积压,对国内豆类期价形成了一定压制。


3、天气市炒作不断


      豆类市场不乏天气市炒作。2010 年 7-8 月份是美豆开花结荚的天气敏感时期,今年市场也照例抓住天气因素对美豆进行了大肆的炒作。7 月 7 日的一根大阳线,标志着美豆强势进入以天气炒作为主题的天气市阶段。之后,美豆天气升水行情进行的如火如荼,期价从 7 月初 900 美分一线强势上涨到 8 月初的 1040 美分高位平台,整体大幅上涨了约 16%。这期间,美豆的强势也成为带动国内连豆走强的主要因素。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从历年的 8、9 月份的走势看,一旦天气升水行情结束,作物单产未受到实质性威胁,则行情将对以往建立的升水进行回吐,且回吐的速度以及幅度往往超出正常的预期。但今年的行情又不一样,虽然最终的数据显示,美国今年7、8 月份的天气整体良好,对美豆的生长并未造成实质性影响,美豆的生长数据优良,且处于历年的高位水平,良好的天气状况也使得 USDA 调高了本年度大豆预计单产和产量。但是美豆并没有出现往年一样的大幅下跌行情,这主要是由于全球旺盛的市场需求限制了豆类期价的下跌空间。


      进入 12 月份,美豆天气市炒作完毕之后,市场又将目光聚焦到南美不确定的天气因素上来。虽然,目前拉尼娜现象还未对阿根廷大豆产量造成实质性影响,但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气象管理局(NOAA)最新的公开资料显示,今年拉尼娜现象正在赤道太平洋海域发展,并向太平洋其他地方扩散,预计拉尼娜现象将持续到 2011 年。因此,2011年豆类市场必将围绕南美的干旱天气进行持续的炒作。



第二部分


大豆种植成本稳步上升 夯实价格底部区间



      不断上升的种植成本也夯实了我国大豆价格的底部区间。如表 2-1 所示,2010 年我国大豆每亩平均种植成本比 2003 年大幅提高 175.83 元,增幅为 70.82%,但同期大豆价格增幅只有 29.25%。同时,从表 2-1 中我们也可以看出,2010 大豆每亩净利润比2003 年增长了 96.00%,但若扣除每亩种植补贴,大豆种植成本的上涨(70.82%)要远超过同期大豆价格的涨幅(29.25%)。由此可见,种植补贴在提高农民种豆积极性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


      大豆种植成本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农资、人工、土地成本均大幅增加,其中增幅较大的主要是人工成本和土地费用,人工成本由 2003 年年的 86.56 元增长至目前的121.39 元,土地费用更是增长了 3.3 倍以上。


      未来,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涨、土地资源的持续匮乏以及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上升,豆类的种植成本还会稳步上涨,这对豆类的价格构成强力的底部支撑。



      此外,大豆收储价格的持续稳步上升,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大豆种植成本的上涨继去年我国提高大豆收储价格之后,2010 年我国的大豆收储价格达到 1.9 元/斤,较 2009 年又提高了 0.03 元/斤。


      收储价格的提高,一方面,说明国家有意保护大豆现货价格,从而保护农民利益;另一方面,这一价格也对市场形成较强的底部支撑。考虑到资金及仓储成本,大豆的价格底部预计在 4000-4100 元/吨,我们认为这一区间是大豆坚 实的价格底部。



第三部分


供需偏紧格局将助推豆类期价上行


一、中国大豆供需状况分析


1、中国大豆产量徘徊不前



      2000-2010 年,中国大豆平均年产量为 1557 万吨。在 2009/10 年度,中国大豆产量为 1470 万吨,不仅低于年平均产量,也与 2008/09 年度的 1554 万吨相比,下降 5.4%。同时,USDA 预计,2010/11 年度,中国大豆产量维持在 1440 万吨左右。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中国大豆产量一直徘徊在 1400 万吨左右,在大豆播种面积难以增加的情况下,2010/11 年度,如果中国频繁出现极端恶劣天气,大豆的产量或将跌破 1400 万吨的“红线”。


2、中国豆类消费量猛增


      在 2009/10 年度,中国豆类的表观消费量在 6500 万吨,比上一年度的 5623 万吨增长 15.6%。预计 2010/11 年度,中国大豆表观消费量将达到 6900 万吨,较上一年度增长 6.2%。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对大豆的需求量仍将保持稳定、快速的增长。在中国大豆产量徘徊不前的时候,我国只能依靠强劲的进口来弥补大豆需求缺口。


3、中国大豆进口持续增长


      在 2009/10 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了创纪录的 5050 万吨,首次突破 5000 万吨大关,比 2008/09 年度的 4109 万吨增长了近 18.6%。同时,USDA 预计,2010/11 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将达到 5500 万吨,较上一年度增长 8.9%。


      在 2009/10 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占到了国内总消费量的 77.69%(5050 万吨/6500万吨),而我国的大豆进口量也占到了全球进口量的 57%以上,成为推动世界大豆消费的主导力量。


二、全球大豆供需偏紧


      美国农业部(USDA)公布的 2010 年 12 月作物供需报告显示,2010/11 年度,全球大豆产量的最新预估值为 2.577 亿吨,较上一年度为 2.61 亿吨下降 1.26 %。其中,美国的大豆产量预估为 9185 万吨,较上一年度的 9140 万吨下降 45 万吨;巴西大豆产量预估为 6750 万吨,较上一年度的 6870 万吨下降 2.17%;阿根廷大豆产量预估为 5200万吨,较上一年度下降 4.59%。



      整体上看,全球大豆产量稳中有降,而市场需求却依然旺盛。2011 年,全球豆类市场将是一个供需偏紧的局面。



第四部分


四大因素也利于豆类期价上行



一、争地效应显现 大豆播种面积继续下跌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报告,今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为 840 万公顷,较上年减少 40 万公顷,减幅 4.5%。东北方面,据最新统计,黑龙江省今年大豆的播种面积约为 2490 千公顷,比去年减少约 378 千公顷,降幅为 13.2%,玉米播种面积约为 2133千公顷,比去年增加近 333 千公顷,增幅为 15.4%。


      其中,由于种植效益而使玉米、水稻及部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是挤兑大豆种植面积的主要原因。调研结果显示,东北的农场方面表示未来将会继续减少大豆种植面积,增加水稻的种植面积,但小规模种植户及农户则表示,要根据今年大豆、玉米比价来决定明年种植品种。截止 2010 年 12 月 20,玉米全年的涨幅达到了 22.70%,而大豆的涨幅只有 8.26%。2011 年,农户放弃大豆而选择种植玉米的意向将会更加强烈。


二、豆类现价值洼地 存在补涨空间


      从整体上看,农产品与工业品的比价偏低。经济危机之后,在国内外流动性极为充裕的情况下,金属、能源等大宗商品已经迅速恢复至危机前的高价区间,而很多农产品特别是玉米、小麦、大豆等粮油农产品价格和危机前高点相去甚远。


      另外,大豆与其他农产品的比较也偏低。大豆不仅与棉花、白糖等飙涨的农产品相比比价偏低,而且与玉米、小麦相比,其比价也远远低于历史水平。如果说农产品板块是一块机会多多的价格洼地,那么大豆就是洼地中的洼地。



三、农产品整体强势将引导连豆上行


      2010 年,整个农产品市场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上半年农产品市场基本处于低位震荡整理格局,但从 2010 年 6 月下旬开始,在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市场频频借助恶劣的天气状况、减产预期、以及持续增长的刚性需求等利好因素,不遗余力的做多中国农产品市场。


      从 7 月到 10 月,在短短的 3-4 个月时间里,中国农产品价格从小品种的绿豆、大蒜、生姜,到大宗商品的棉花、白糖、油脂、籼稻,在国内外资金的轮番炒作下,纷纷迭创新高。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也助推 CPI 指数一再走高,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面对逐步失控的农产品价格,政府一方面通过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收紧流动性,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打压的方式出台多种有效措施积极调控物价。在双重利空的打压下,11 月中下旬,农产品价格出现了深度下跌。进入 12 月份,整个农产品市场以震荡筑底、恢复性反弹为主。


      展望 2011 年,我们认为,在种植成本稳步增加、自然灾害频发以及刚性需求依然旺盛的等背景下,农产品市场仍以整体上涨行情为主。农产品价格的整体上涨对豆类价格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四、天气炒作有望深入


      拉尼娜现象是一种典型性气候模式,它会对全球传统的气候状况形成强烈冲击。一般来说,拉尼娜现象的出现会使得赤道 太平洋中东部海域的海水异常偏冷,美洲西岸易出现极端的干旱少雨或者爆冷的天气,造成当地农作物的大幅减产。统计数据显示,在近五十年的时间周期里,比较明显的拉尼娜气候年度有十五年,这些年度全球大豆单产大部分都低于正常的趋势单产,这说明拉尼娜现象对于大豆减产有很大的作用。气象分析认为,目前的拉尼娜现象将持续到 2011 年。


      目前,市场已经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南美的干旱天气上来。虽然,当前拉尼娜天气并未对南美大豆产量造成实质性影响,但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仍然引起了市场的忧虑。2011 年上半年,南美的不确定天气将成为市场炒作的重要题材,投资者必须予以重视。



第五部分


2011 年看多豆类 操作以多为主



      就外盘来说,受外围市场流动性充裕和旺盛的国际需求,2011 年 CBOT 美豆市场料将延续强势上涨态势。目前,美豆 3 月合约已进入了新一轮的上涨通道,预计将在2011 年 1 月份突破前期的 1354 美分高点后继续震荡上行,并有望在明年年中突破 1653点的历史高位。



      内盘方面,展望 2011 年,我们认为,在政策打压的恐慌因素释放之后,豆类期价将重新回到基本面因素。由于全球供应偏紧态势不改、种植成本提高构成的坚实底部、潜在的天气炒作因素以及价值低估的优势,后市豆类震荡上行概率较大。整体上,2011年,我们对连豆与连豆粕期价走势持乐观态度。操作上,以多头思路为主。


      短期来看,连豆主力 9 月合约经过 1 个多月充分的震荡整理,期价重心已经上移至 4400 点上方,预计在 2011 年 1 月份,期价将稳步站上 4550 点上方。长期来看,主力 9 月合约,4100-4200 点一线是其坚实的价格底部,其上涨上限我们看高至 5000-5200点。豆粕方面,我们认为,主力 9 月合约的价格底部在 3200 点。在 2011 年春节前我们看高至 3500 点,年中我们认为有望突破 4492 点历史高位。







联系我们

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
联系电话:0532-85778570 联系传真:0532-85778590
业务总监:张经理/15866832008
公司地址:青岛市市北区龙城路31号卓越世纪中心4号楼12层

在线交谈:

开户咨询

行情指导

资管业务

公司新闻   |  开户流程   |  本月看点   |  品种指南   |  实战技巧   |  风险防范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龙城路31号卓越世纪中心4号楼12层

电话:0532-85778570 传真:0532-85778590 手机:15866832008 张晓斐(营销总监)

© 2011 青岛期货网(中国国际期货青岛营业部) 版权所有 鲁ICP备17011872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