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近期国债期货强势上涨,TF1409上涨至94.26元,创出合约上市以来的高点。在实体经济依然较为艰难的背景下,货币宽松的预期导致利率市场前期较为紧张的局面得以改善。
TF1409合约在4月29日93元时发出成功概率在60%的买进信号,到5月9日93.6元时这种上涨的概率达到80%,今日最高达到94.3元高位。
在一季度GDP数据下降到7.5%水平时,企业界对贷款难、利率高有较大的反应和意见,尤其是李克强总理在内蒙企业家座谈时,企业反映的问题更为突出。在此背景下,政府表态要进行货币政策的适时微调、支持经济的建设。总理在内蒙古考察的讲话被解读"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以缓冲短期内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央行对国开行3000亿元再贷款"加重降准预期。因此,国债期货异动则是机构或专业投资者赌货币政策宽松之举。
事实上,尽管近期央行在进行正回购之举,但由于担心月底来临的"钱荒"现象,正回购规模明显减少,市场资金处于正投放状态,上周、上上周净投放规模达到1200亿元及440亿元,拆借市场资金利率在短期内明显下降,14天拆借利率降到3%水平。
由以上数据表明:货币环境短期趋于宽松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事实。问题的关键是这种货币宽松与前期政府所言"不采取货币刺激政策"的初衷是否违背,政策的持续性是否有所变动?
我们认为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仍是主流,主要原因是企业负债高企、银行表外业务风险显现,严控金融风险是目前政府考虑的第一要务、并因此牺牲经济增长的速度与方式,为未来新一轮经济增长打好基础。但另一方面,政府的"保底线"精神也要得以贯彻,政策的治理不应以牺牲就业为前提,所以在一季度经济数据出来之后,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在不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刺激、不扩大财政赤字背景下,货币政策的微调将成为常态,以保证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支持。
而实现以上的货币政策目标其实并不是很容易,尤其是央行,只是简单、不解渴的资金回购对经济的支持没有实质性意义,因为"存贷比"就像一个紧箍咒,尤其是在实体经济不景气的前提下,银行更无贷款的积极性。那么唯一的"降准"就成为央行唯一可以采用的释放资金的途径,市场资金的流动性会大幅缓解,这也就是为何近期国债期货坚挺上涨的基本判断原因。
其实,降不降准已经不是非常重要,货币政策事实上的短期宽松从银行间拆借利率的下降已经可以看出,但宽松的政策是短期的还是长久的要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态势。事实上,即便是维持目前的"相对紧缩"的货币增速,未来市场的货币规模仍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我想每一个人都会理解央行所采取的表面稳健实则"紧缩"的货币政策,未来过大规模的M2流动性对资产的定价及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是好事。
回到国债期货,短期价格坚挺的局面仍会维持,但涨幅会进一步减小;长期看,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不会有本质改变,国债期货价格仍会受到压制。
上一篇:中外CTA在沪交流谋合作
下一篇:国务院: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