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围绕中国央行近期会不会再次降准,分析师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辩。
央行近期无需降准?
中国证券网援引一些交易员的观点称,由于年末财政存款的投放,目前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较为宽松,央行暂停此前的7天逆回购操作也从侧面反映出央行认为目前无需继续注入短期流动性。
央行本周二进行了1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缩量近七成,至100亿元。本周共有700亿元7天逆回购到期,因此央行本周净回笼600亿元。
上述报道还援引某券商交易员的话称,月末最后几个交易日,由于大部分机构已经安排好跨年资金,故资金需求有限,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供给较为充裕,央行暂停逆回购对资金面的实质性冲击有限。
此前,逆回购的操作量不温不火,10月中旬以来每期做多不超过500亿,表明央行维稳资金面的意义更明显。加之央行时而以MLF等投放,安抚市场情绪,虽资金面边际性一度收紧,但年末流动性整体较为充裕。
中国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也对过于频繁地推出降准提出质疑。华尔街见闻提及,他在30日发文称,
要弱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疏通利率传导机制。如果降准力度过大或过于频繁,会导致境内短期利率过度下行,因此可能加剧资本外流,使得本来希望看到的通过降准提高货币乘数、扩大流动性的效果被对冲。
央行有降准的必要?
国泰君安分析师徐寒飞的解读则完全不同。他认为,跨年时点,市场资金面并不宽松,此举或意味着将有其他方式的宽松措施出台,例如降准或定向工具。
另外一些分析师也认为央行有降准的必要。民生证券固定收益部门管清友、李奇霖、李昭函、李云霏分析称,考虑到因外汇占款下降产生的基础货币缺口有持续性,且短端已经开始制约长端下行的幅度,通过降准主动继续压低短端利率的时点可能会发生在春节前。
在民生证券看来,央行有可能需要在春节前降准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汇率端:
尽管央行研究局马骏强调,降准等数量工具使用还需考虑对资本流动的影响。然而,现有的利率水平如果无法扭转经济下行压力,资本套息的空间根本无法抵御人民币资产风险溢价上升的幅度,如果不主动压低短端,汇率端的压力将有增无减。
就目前来看,央行并没有明显压低短端利率的意图:
7 天质押式回购利率维持 2-2.5%中枢波动已经持续了两个季度了。资本外流压力增大,资金面维持稳定得益于央行通过降准对冲了外汇占款减量,但另一方面,这也说明此前的降准政策是对冲性质的,并没有主动压低短端利率的意图。
然而,人民币汇率端的下行压力近期非常明显。自圣诞节以来,人民币外汇交易市场出现较大抛压。华尔街见闻提及,离岸人民币兑美元(CNH)周四(31日)早盘出现一轮急跌,短短45分钟内跌逾140个点,报6.5820。周三盘中更是击穿6.60关口,创五年新低。
因此,民生证券表示,汇率贬值与资本外流对超储的消耗短期内很难扭转,这在流动性供给端制约短端利率进一步下行,后续短端利率能否继续下一个中枢需央行主动引导。目前看,短端已经在制约长端下降,且外汇占款流出对基础货币负面冲击有持续性,降准或已箭在弦上。
对于上述源自人民币汇率端的压力,申万宏源债券团队也认为,单就政策而言,明年仍然有继续降准的必要:
近几日人民币再次走贬,周三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也上演了V型反转,背后央行进行干预的可能极大。而伴随人民币贬值以及央行的干预,必然带动外汇占款以及外汇储备的继续下行,以及资金面的边际收紧,为此央行需要对冲,而降准就是可选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