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官方网站!
您当前位置: 品种指南

菜籽油期货品种介绍

时间:2018-11-25 10:58:15   人气:0

  

菜籽油期货已经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并将于近期上市,为更好地熟悉国内外菜籽油现货市场的情况,并进一步了解其投资投机价值,本版从今日起推出菜籽油现货知识介绍专栏,敬请关注。
    一、菜油的用途
菜籽油俗称菜油(以下通称菜油),是以油菜的种子(油菜籽,以下简称菜籽)榨制所得的透明或半透明状的液体,色泽金黄或棕黄。菜油是我国主要食用油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植物油,和豆油、葵花籽油、棕榈油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油脂。
菜籽含油率高,可达35-45%,其主要用途就是榨油食用。
    菜油除直接食用外,在工业上用途很广:可以制造人造奶油等食品,在铸钢工业中作为润滑油。一般菜油在机械、橡胶、化工、塑料、油漆、纺织、制皂和医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菜粕蛋白质含量高达36%—38%,其营养价值与大豆粕相近,是良好的精饲料,广泛运用在淡水养殖业中。另外,近几年兴起的生物柴油工程使菜油转化为生物柴油的比例逐年增加,成为石油柴油理想替代品。
    二、菜油的生产过程
    菜油的制取一般有两种方法:压榨法和浸出法。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浸出法是用化学原理,用食用级溶剂取油方式。浸出制油工艺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生产工艺。
    菜籽经过清理、破碎、软化、轧胚、蒸炒等流程后,用压榨法或浸出法制得毛油,毛油不能直接食用。菜油加工时,一般先压榨取油,然后将压榨后的饼粕通过浸出再取油。菜籽毛油经脱胶、脱脂、脱杂合脱水后,成为可以食用的四级成品菜油,四级菜油再经过脱酸、脱臭、脱色等精炼后,成为精炼油。一般企业加工的精炼油主要是一级油,一级油主要通过小包装的形式在市场上销售。少数企业的精炼油达不到一级标准,成为二级和三级菜油,二、三级油在现货市场上数量很少。
    三、菜油的贸易和储藏
    菜油的贸易和储藏以四级油为主,实行散装、散运和罐储的形式。四级菜油贸易量占菜油现货贸易量的80%以上,国家储备和地方储备的菜油也都是四级油。四级菜油既可以以散油的形式为居民直接消费,也可以精炼成一级菜油(原国标色拉油)以小包装的形式在市场上销售。同时,四级菜油价格也是现货市场的基准价格。
    菜油不适合长期储藏,在储藏过程中酸价和过氧化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升高,影响油品的质量,因此国储菜油规定两年内必须轮换一遍。现货中菜油储藏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

一、 油菜种植、加工、消费布局
    1、国油菜的种植分布
    我国分为冬油菜(9月底种植,5月底收获)和春油菜(4月底种植,9月底收获)两大产区。冬油菜面积和产量均占90%以上,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春油菜集中于东北和西北地区,以内蒙古海拉尔地区最为集中。
    根据资源状况、生产水平和耕作制度,国家农业部将长江流域油菜优势区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区,并在其中选择优先发展地区或县市。其主要条件是:油菜种植集中度高,播种面积占冬种作物的比重分为上游区占30%以上、中游区占40%以上、下游区占35%以上;区内和周边地区有带动能力较强的加工龙头企业。
    1)长江上游优势区:该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气候温和湿润,相对湿度大,云雾和阴雨日多,冬季无严寒,利于秋播油菜生长。加之温、光、水、热条件优越,油菜生长水平较高,耕作制度以两熟制为主。该区2005/2006年种植油菜1678千公顷 ,油菜籽产量307万吨,面积、产量分别占长江流域的27%27%
四川省历来有食用菜籽油的传统,因而油菜种植面积很广,全省除了甘孜、阿坝、凉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以及攀枝花市以外,所有的地市都有油菜种植,主要分布在德阳、绵阳、眉山、遂宁、内江等地市。
    2)长江中游优势区:该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河南信阳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适宜油菜生长。主要耕作制度:北部以两熟制为主,南部以三熟制为主。该区2005/2006年种植油菜3702千公顷,油菜籽产量639万吨,面积、产量分别占长江流域的59% 56%,是长江流域油菜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产区。
    湖北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是全国第一位,种植区域在江汉平原、鄂东地区,主要在荆州、荆门、襄樊、宜昌、孝感、黄冈、黄石地区。安徽菜籽种植面积及产量仅次于湖北,居全国第二位,主要种植集中在六安、合肥、滁州、巢户、芜湖、安庆、宣成等地,基本上是在淮河以南及沿长江一带。湖南菜籽种植区域集中在洞庭湖平原,主要是常德、益阳、岳阳地区。
    3)长江下游地区:该区包括江苏、浙江、上海。属于亚热带气候,雨水充沛,日照丰富,光温水资源非常适合油菜生长。其主要不利因素是地下水位较高,易造成渍害。土地劳力资源紧张,生产成本高。其耕作制度以两熟制为主。该区2005/2006年种植油菜88.8万公顷,油菜籽产量204万吨,面积、产量分别占长江流域的14%18%,是长江流域菜籽单产水平最高的产区。苏、浙、沪地处长江三角洲,交通便利,港口贸易活跃,油脂加工企业规模大,带动能力强。
    江苏菜籽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包括盐城、扬州、泰州、南通、南京等丘陵地区。浙江菜籽种植主要集中在两个区域:一是浙北的杭(州)嘉(兴)湖(州)地区,二是浙南的衢州-金华地区,两地区菜籽产量约占浙江总产量的85%。近年来浙江菜籽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大幅下降,特别是杭嘉湖地区由于工业快速发展,减少幅度更大。
    4)沿江地区由于气候、土壤的不同,油菜每年的收割时间不尽相同。长江上游地区要早于中游地区约15天左右,中游地区比下游地区要早20天左右。长江下游地区正常年景在5月底6月初开始收割。一般情况下,长江上游地区油菜从收割到批量交易结束的时间是4—6月,约90天时间。长江中游地区的油菜从收割到批量交易结束的时间是5—6月,约60天时间。长江下游地区的油菜从收割到批量交易结束的时间是7—8月初,约30天结束。

菜籽油市场状况
    2、我国菜籽的加工分布
    长江流域既是冬油菜的主产区,也是菜油的加工区和主要消费区域,长江上中下游沿岸各省加工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其中长江中下游加工最为集中。
长江上游三省一市(四川、贵州、云南、重庆)的油脂加工企业主要生产菜油,因此该地区的菜籽基本被本地油厂消费。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和油菜产量的有限,该区域菜籽仅可满足自我压榨能力的60%,因此为提高开车率,压榨企业经常在长江中游收购菜籽原料。
    长江中游五省(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为我国菜籽生产最集中的区域,该区域的油脂加工企业主要生产菜油、豆油、花生油、棉籽油等,产量占全国年菜油产量的50%以上。据估计,该区域生产的菜籽约有40%被长江上游和下游加工企业采购,所剩60%菜籽在本地加工。据统计,国内第一大菜籽主产省湖北省生产的菜籽2/3在省内加工,1/3被省外加工企业收购。主产省安徽省生产的菜籽大部分销往江浙油厂。
    长江下游区域(江苏、浙江、上海)油料产量相对较少,但油脂产量高。油脂加工企业以生产豆油和菜油为主,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经济效益较好。该区域菜籽基本上被本地油厂收购,不足部分的油料从国内其他地区采购或从国外进口。尤其是该区域每年都会从长江中游和东北地区购进菜籽,加工后在该区域销售。
    3、我国菜油消费流向
    从菜油流向来看,多数菜油企业采取就近加工,就近销售。江浙地区每年从安徽、湖北和东北等地区调进菜籽,加工的菜油主要在本地销售;川渝地区每年需从湖北、安徽和江苏等地调进菜油在本地销售;贵州、云南等地由于菜油产不足需,每年也从外地调进菜籽和菜油。内蒙等地的春菜籽主要调往浙江地区加工成菜油后在本地销售。随着小包装调和油销售量的增长,作为调和油主要成分之一的菜油的销售范围有扩大趋势。目前新投产的大型压榨厂,不少是以小包装产品为主打产品,直接面向终端市场。
    4、我国菜籽加工企业状况
    我国菜籽市场放开较早。目前,国有、民营、外资油厂,个体油商自由收购和销售,完全竞争。一些基层粮管所受大型油厂的委托,也参与收购和短期储存。
总体来看,我国菜籽加工行业有几个特点:
    一是菜籽供应时间短,收购、加工、销售时间比较集中。由于我国菜籽是季节性的生产,菜籽加工企业一般在69月份集中加工菜籽,多数小型工厂只生产23个月,只有大型菜籽加工企业可以保持全年生产。
    二是国内菜籽加工业布局分散,加工厂规模小、数量多。与国内大豆加工能力大型化、集团化发展趋势不同,国内菜籽加工企业这几年发展不快,仍维持数量众多、规模小、设备陈旧、加工工艺落后的特点。据统计,我国工商注册的菜籽加工企业有2500家左右,这还不包括各菜籽主产区星罗棋布的小型菜籽作坊企业。这种布局和我国菜籽的种植生产状况密不可分。我国小型菜籽加工企业规模多在100/日以下,加工能力超过100/日的数量极其有限。小加工厂人员配置灵活,多视原料情况决定工厂的生产。菜籽加工大型化会受到国内菜籽供应的制约,尤其是在国际菜籽价格较高的情况下,供应的局限性较为明显。
    三是菜油加工企业利润微薄,很多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一般菜籽收购加工半径在150公里左右,超过这个距离很难保障压榨利润。一些实力稍强的大型企业在菜籽主产区建厂收购和加工菜籽,直接深入主产省收购,因此菜籽资源的抢购比较普遍,竞争激烈,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在国内庞大的菜籽加工能力面前,随着国内菜籽供应的严重减少,给菜籽加工企业带来严重的原料供应困难,特别是长期单一依靠菜籽加工的中小型油厂经营显的更为困难。

二、我国菜籽油的产量
    1.我国油菜籽的产量
    2000年以来,我国油菜籽种植面积保持在700万公顷左右,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2004年种植面积创最高纪录780万公顷,产量达1304万吨。随后2005、2006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快速下降,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2006年种植面积下降到664万公顷,产量为1100万吨,为200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产量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播种面积减少导致。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今年以来受国内土地资源的限制及其他作物争地的影响,油菜籽播种面积波动明显,增长空间有限。
    2.我国菜籽油的产量
    菜籽油作为我国主要的植物油品种,2001年以前国内菜籽油产量在国内植物油中的份额居第一位,2001年其产量占到国内植物油总产量的37.9%。其后由于我国大豆进口量和压榨量大幅度增加,2002年豆油产量一跃超过菜籽油产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菜籽油消费不断增加,菜籽油产量逐年提高。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菜籽油产量尚不足250万吨,90年代末菜籽油产量则上升到400万吨以上,至2000年产量更是达到历史最高水平478万吨。近年来国内菜籽油年产量始终保持在400万吨以上。
    我国菜籽油产量和我国油菜籽产量和进口量息息相关,近几年我国菜籽油产量停滞不前,主要是国内油菜籽产量难有大的突破,而油菜籽进口量则因国际油菜籽价格过高以及国内行情低迷而维持在较低水平。如2000年产量最高主要原因是当年油菜籽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296.9万吨,导致了国内菜籽油产量的增长,随后随着油菜籽进口量的逐步下降,菜籽油产量开始回落。

四、我国菜籽油消费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菜籽油消费国,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0%左右。2001年以前,菜籽油在我国植物油消费总量中居第一位,随着近年进口大豆和豆油量的上升,目前已经退居第二位。1999年以来,菜籽油消费量稳定在450万吨左右。2005年,国内菜籽油消费约占植物油消费总量的24%。
    从加工能力上看,国内油菜籽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的压榨需求,不少企业因为原料短缺而在下半年加工棉籽油。另外菜籽油的需求受豆油及棕榈油的影响较大,很多传统菜籽油消费市场正在被豆油渗透和挤占,因此2000年以来菜籽油的消费增长缓慢。







联系我们

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
联系电话:0532-85778570 联系传真:0532-85778590
业务总监:张经理/15866832008
公司地址:青岛市市北区龙城路31号卓越世纪中心4号楼12层

在线交谈:

开户咨询

行情指导

资管业务

公司新闻   |  开户流程   |  本月看点   |  品种指南   |  实战技巧   |  风险防范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龙城路31号卓越世纪中心4号楼12层

电话:0532-85778570 传真:0532-85778590 手机:15866832008 张晓斐(营销总监)

© 2011 青岛期货网(中国国际期货青岛营业部) 版权所有 鲁ICP备17011872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