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4%,环比下降0.1%。其中,城市上涨3.4%,农村上涨3.3%;食品价格上涨7.0%,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4.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7%。1-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平均比去年同期上涨3.7%。
从数据上看,通胀回落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尤其是目前仍处于通胀周期的下降通道,但食品价格尤其是蔬菜价格自4月下半旬以来却反季节上涨,值得重视。央行5月10日发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对物价的不稳定回落状态表示了担忧。
仅从影响CPI的分项指标来看,服务项价格上涨较快,对4月CPI有一定向上的拉力。但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对CPI的权重,猪肉、鲜菜、水产品、粮食、油脂、鲜果、蛋等CPI的主要构成部分,对4月CPI上涨的贡献度分别为:0.16%、0.77%、0.28%、0.11%、0.07%、-0.23%、-0.05%。也就是说,鲜菜对CPI的贡献度是最大的而且是最显著的,与其他各项存在着明显差距;CPI中较为重要的猪肉则保持低位贡献率。
从食品价格的各组成部分来看,鲜菜的同比增速仍保持了3月的上升态势,同比增速明显超过其他食品项达到7.3%;而猪肉价格则依旧是拉动CPI向下的主要动力,同比增速为-6.1%,部分减轻了整体CPI上涨的压力。根据生猪的养殖周期,猪肉价格将在7、8月份见底回升,因此,在此之前,猪肉价格对CPI可能都不会起上推作用。
4月全国蔬菜价格虽稍有回落但整体仍处高位,这从我们编制的蔬菜指数中可以看出。蔬菜对CPI的贡献率由3月的0.64%攀升至4月的0.77%。按往年的规律,天气转暖后,蔬菜价格一般会回落,但自4月中下旬以来,大白菜、白萝卜、西红柿、胡萝卜的价格都较大幅度的上升,创近年来新高。这与今年春季我国部分蔬菜主产区持续低温寡照,加之病虫害加重发生,进而导致部分蔬菜产量降低有着直接的关系。此外,蔬菜从菜农种植出来到消费者买到手里,这中间的环节过多,也是蔬菜价格不断攀高的重要原因。实际上,蔬菜价格的反季节上涨在3月的CPI中已经有所反映,但如果这样的持续攀升,则其对整个CPI的影响则更值得重视。
总的来说,鉴于目前中国经济仍在探底阶段,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尚未出台,加之大宗商品近期有所回落,这保障了上半年通胀的下降通道,这从更能准确反映通胀形势的CPI环比指标仍在回落也可以看出。整个CPI虽处于下降通道,但并不稳定,未来物价上行的风险值得关注。近2个月来,蔬菜价格的反季节上涨对CPI贡献最大。毕竟中国的CPI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猪周期”,是随着生猪的周期而变化的,在目前猪肉价格和整个CPI仍处于回落态势下,CPI却“按下葫芦浮起瓢”,原本不足以构成威胁的蔬菜的价格却成为令市场担忧的新因素。照此下去,8月之后CPI重新进入上升周期,则通胀控制的难度将会更大。此外,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不断上涨的工资水平、高企的油价可能带来的输入性通胀以及国际货币政策宽松的背景,都是未来通胀的隐患。
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决策面临经济下滑以及下半年通胀的双重压力。预计央行会维持较为稳定的利率,降息的可能性不会很大,但会维持适度宽松的货币环境。从近期央行2次使用逆回购来释放流动性缓解银行系统的流动性紧张却并没有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可以看出央行对物价上升的担忧。预计后期会更多使用中央票据、正回购、逆回购、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化工具来调节经济中的流动性。本文采编青岛期货公司
上一篇:又到十字路口 希腊面临抉择
下一篇:预计二季度PPI同比仍会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