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近期期货市场投资难度无疑上升了1-2个难度系数,主要体现在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强及突发事件对价格的冲击。美债问题暂时得以缓和,但巨额债务必然会长期影响经济的发展,但这个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并未影响道琼斯指数再创新高,各项经济数据又似乎验证经济的向好,但全球"货币性繁荣"又受制于QE的退出,投资者最为担心的利率上涨对经济的抑制作用,担心紧缩时代的来临。
其实我们从预期的角度再去谈论QE已经不太有意义了,毕竟价格会在美联储真正宣布退出QE之前逐步反映在期货市场。现实的问题是商品需求的减弱已成为基本事实,尤其是11月份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进一步抑制过剩产能、加快经济转型将成为会议的主要内容,近期对周期性商品板块的打击较为明显。另一方面,预期去货币化过程导致商品价格回归其内在商品属性,基于产业链的供求关系将成为主导因素,至少在四季度会持续成为投资的主线。
顺着以上的宏观推导,周期性商品如螺纹钢、白银等金属板块持续弱势,反应终端需求的弱化及供给的增加,价格走势并未在所谓的政策推动下上涨。
从螺纹钢价格走势背后我们再简单梳理一下分层的逻辑:
1、 先俯瞰一下整个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总体下降已是事实,从2013年开始整体降低,我们有理由相信2014年会继续下降。
2、 我们拿做多商品最佳理由----房地产的开工数据显示,投资下降幅度较大,对螺纹钢的需求并不乐观。某种意义上看,当前的房地产价格犹如2007年A股的6124点,聪明的市场已在投资源头反应。
3、 技术上,螺纹钢仍在结构性空头市场运行,所谓的成本支撑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操作上,每次反弹的高点都是最佳的卖空点。
4、 针对金属板块也有超越周期的品种,如铜在短期利多因素下表现出短期买进持有的状态。
对农产品板块而言,谷物表现得极为坚挺,但豆类系列则受到供应增加的因素持续下跌。城镇化导致可耕种土地面积的减少、国家粮食收购价逐年的上涨均导致小麦、玉米等自给自足品种的供应短缺,由于少有进口替代,导致结构性矛盾反应价格的结构性上涨;而大豆系列由于全球的丰产、进口的增加,价格产生季节性下跌。农产品板块的分化情况较为明显。
从投资策略上,可以如下操作:(投资分为买进持有、卖出持有、震荡回避三种模式,从收益的确定性角度讲确实很难!)
前期在品种分析当中已经做过详细分析,就不再啰嗦(可参看前期分析),中性偏空的观点适合大部分品种,但塑料有其自身特点。
就股指而言,也是处在一个较为尴尬境地,三季度数据的利好与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导致也不会有趋势性行情,近期主要影响因素权重较大的还是IPO及M2的缩减,如下中金研究部的分析很到位,借鉴一下:
由此看,央行的13.5%年度的控制目标想要完成,四季度必须采取更为严厉的紧缩措施,毕竟前三季度接近15%增速的M2投放量太多。所以政策的中性偏弱特点仍然会抑制股市的上涨区间,权重不大的创业板优秀表现不会根本上扭转大盘的趋势,中长期股指投资机会并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