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国家发改委13日再度下调了油价,并公布了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设置调控上下限。其中,调控上限为每桶130美元,下限为每桶40美元。
具体而言,当国际市场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不提或少提;低于4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降低;在40美元至130美元之间运行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正常调整,该涨就涨,该降就降。
对于为何设置上下限,发改委解释称:
我国既是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也是石油生产大国,油价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油价过高,会大幅增加石油进口成本,加大用油行业和消费者负担,影响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油价过低,短期看可降低石油进口和供应成本,但由于我国石油资源禀赋差、生产成本高,长期看会导致国内原油产能萎缩、削弱我国石油自给能力,使我国已达60%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快速并大幅上升,不利于保障能源安全。另外,过低的油价不利于资源节约使用和治理空气污染,也不利于能源结构调整和新能源发展。
下限的40美元是如何确定的?发改委表示:
将调控下限设定为每桶40美元,是综合考虑国内原油开采成本、国际市场油价长期走势,以及我国能源政策等因素确定的。据相关机构统计,国际主要石油企业的平均原油生产成本在每桶40美元左右,因资源禀赋等原因,我国原油生产成本更高。生产成本是决定国际油价长期走势的主要因素。虽然目前国际市场油价低于每桶40美元,甚至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长期低于40美元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将每桶40美元设定为调控下限是合适的。
发改委上月15日发文称,根据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有关规定,暂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并表示国家将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抓紧完善新形势下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并向社会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