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通胀大体可以分为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两大类型。
2017年12月美国税改政策落地,企业税从35%削减至21%。在税改的刺激下,消费和投资需求增加,推动工资和物价上行,形成需求拉动型通胀。北京时间 4月14日清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已联合英国和法国对叙利亚政府军掌控的军事设施实施精准打击。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不断升级将会推动国际油价节节攀升,进而推动各国生产成本上涨,并传导至下游消费品,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胀。
综上,多重因素叠加,难改今年再通胀预期。在本文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梳理历史上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和叙利亚内战时的情况,探讨目前叙利亚局势下国际油价的可能变化及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并测算不同油价下中美通胀的高点和中枢。
历史上三次战争时的油价和通胀情况
两伊战争及其影响: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该国的石油出口受到破坏,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石油产量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油价从1979年的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并持续了半年之久。在石油价格飞涨的情况下,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出现滞胀。1978年至1980年间,主要工业化国家的通货膨胀都大大加剧,产出增长普遍放慢,失业率普遍上升。以美国为例,美国GDP同比从1978年的5.6%迅速下降至1980年的-0.2%,CPI同比从1978年的7.6%快速上升至1980年的13.5%,陷入滞胀危机。
海湾战争及其影响:1990年8月,伊拉克因攻占科威特而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美国经济在1990年第三季度加速衰退,并拖累全球,使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然而,国际能源机构表现出了更为成熟的控制能力,及时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使原油价格在一天内就暴跌10多美元。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产,很快稳定了世界油价。总的来看,此次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较小。
叙利亚内战及其影响:2011年1月下旬,叙利亚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并于3月15日升级为武装冲突,进入内战状态。随后多国驱逐叙利亚外交官,在西方大国的打压下,叙利亚的生存状况不断恶化。2017年4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对叙利亚境内一处机场实施定点军事打击。此次空袭是叙利亚内战爆发六年来,美国对叙政府军首次实施直接军事打击,导致避险资产价格急速飙升,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超过55美元/桶。实际上,叙利亚产油量在供给端中占比较少,最高时仅为年均40万桶/日,且伊朗等其他中东产油国具有替代效应,因此油价的升高并非来源于石油产量的减少,而是由于对未来中东地缘政治紧张形势升温的预期。
上一篇:郑醇深度贴水 有望修复性反弹
下一篇:棉花有望出现阶段性上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