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钢煤利润“拐点”
在去年生产利润一骑绝尘的钢铁煤炭,随着今年一季度价格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去产能政策出现调整, 4月18日发改委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今年钢铁煤炭去产能将有变化,逐步由总量性去产能为主转向系统性去产能、结构性优化产能为主。钢铁煤炭企业在一季度的利润都出现下降信号。虽然年内钢价、煤价如何运行,目前仍有较多的不确定性,但是去产能主逻辑转换、供需关系较2017年的弱化已经较为确定。换言之,钢铁煤炭行业盈利高点已经过去,一度处于暴利状态的钢煤企业或正式迎来业绩拐点。
导读
虽然年内钢价如何运行,目前充满了较多的不确定性,但是去产能主逻辑、供需关系较2017年的弱化已经较为确定。换言之,钢铁行业盈利高点已经过去,各家钢企也将逐步迎来业绩拐点。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61亿元,同比增长351.09%”,太钢不锈(000825,股吧)(000825.SZ)4月19日晚间发布的一季报显示。
虽然净利润同比继续保持增长,但是若从季度利润演变趋势上看,上市公司一季度14.61亿元的净利润却要明显低于2017年四季度时的24.6亿元。
这并非个例。一季度利润规模环比出现下降的情况,同样出现在了鞍钢股份(000898,股吧)(000898.SZ)、三钢闽光(002110,股吧)(002110.SZ)等多家上市钢企的身上,这与钢铁业的吨钢利润演变趋势保持了一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自2017年一季度开始,国内吨钢生产利润便呈现逐季度走高的态势,使得相关钢铁企业净利润不断抬升。但是,受到今年3月份国内钢价大幅下挫,钢铁企业一季度利润环比出现下滑。
“相比于成本端的变化,产品售价对企业盈利空间的影响更为明显。”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4月19日评价称。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支持钢价上涨的核心逻辑——总量去产能,在今年有所转向,4月18日,在国家发改委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透露,今年钢铁煤炭去产能将有变化,逐步由总量性去产能为主转向系统性去产能、结构性优化产能为主。同时下游需求也难以与去年相比,虽然存在环保、“地条钢”专项核查等变量因素,但是年内行业供需关系已经难以与去年相比。至此,一度处于暴利状态的钢铁企业正式迎来业绩拐点。
一季度利润环比下降
与其他传统行业类似,钢铁业务的生产成本、售价均可以通过公开数据进行估算,虽然个别企业会因为产品结构上的差异,存在些许出入,但是用来判断行业演变趋势已经足够。
兰格钢铁对国内代表性钢企数据采集,并根据成本、利润模型计算的结果显示,2017年1-4季度,国内吨钢生产毛利润分别为480元、399元、954元和1044元,样本数据包括方坯、线材、三级螺纹、中厚板、带钢、热卷、冷卷七大主要品种。
“二季度吨钢利润下降,主要是因为当时板材市场较弱,甚至部分企业还一度处于亏损,这拉低了整体的利润水平。”王国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不难看出,如果剔除上述影响,2017年国内钢材价格整体维持了逐季度提升的趋势,而这同样反映到了上市公司的财报上。
以三钢闽光为例,公司2017年1-4季度单季度盈利分别为4.03亿元、4.08亿元、6.7亿元和15.1亿元,与上述吨钢利润变化趋势保持了一致。
而公司早前发布的业绩预告则显示,2018年一季度,净利润区间为8.97亿元至11.01亿元。
上一篇:甲醇或出现阶段性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