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玉米长线看涨观点不变,但是期价已阶段性反应了当下的利多,就中期行情而言,明显的压力位叠加基本面阶段性弱势,玉米价格回调概率加大。
前期玉米远月合约向上突破主要受益于新季作物的减产预期,但从最新的调研情况看,东北主产区新季玉米产量整体平稳,随着后期的逐步定产,若产量平稳的观点逐步验证,期价需要下调修正;
从时间周期上而言,8-9月份过后,华北、东北陆续新粮上市,玉米市场将进入季节性回调的阶段,C1901需要消化第一个售粮高峰的压力;临储玉米拍卖持续,陈粮结转量预计达到3000万吨,这将和新粮一起对C1901形成双重的供应压力;
下游需求而言,目前饲料企业原料库存充足,而生猪存栏还在回落,新增疫情使得饲料企业采购心态更加谨慎,消费端发力的驱动并不强。
最后,从交割成本测算以及市场主体对新粮价格的预期来看,1900关口上方的压力非常明显。
风险点:成熟期再遇危害天气 资金提前炒作
一、逻辑阐述
(一)东北主产区18/19年度玉米减产幅度不及此前预期
综合目前各主流信息机构的观点及一些团体的一线考察结果,今年东北主产区,确实有旱情、虫灾影响,但目前来看,主要对辽宁地区单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黑龙江地区的看法比较统一,今年很可能是面积、单产双增的一年,尤其实际种植面积很可能高于春季官方发布的面积数据。吉林,东部地区受春旱影响,单产略有损失,但西部丰产,总体持平。辽宁地区相对而言单产损失最大,目前预估减产较悲观的数据为单产下降30%。但整体而言,东北主产区新季玉米产量没有此前炒作般严重减产。
(二)新粮上市在即,价格季节性下跌周期开启
目前黄淮、两湖等地春玉米已上市,9月份,华北大部新玉米开始上市,吉辽部分地区也将跟进,10月过后将进入东北三省一区新玉米上市阶段。历年的玉米价格走势在8-9月份之后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回落走势。
(三)陈粮结转供应压力大
1、南北港口库存高企
截止8月17日当猴,北港港口总库存375万吨,广东港口玉米库存接近71万吨,虽较前一周数据小幅下滑,但仍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水平,陈粮结转库存压力明显。
2、临储拍卖成交有所回升,结转预计3000万
截止8月24日,临储玉米拍卖累计成交6689万吨。与去年同期类似,随着拍卖日渐临近尾声,新粮逐步开始上市,在减产预期下,部分主体的建库存心态使得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率从8月16日当周开始连续两周回升。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止8月15日,成交玉米出库量约4200万吨以上,仍有2400万吨临储玉米未出库。从出库速度推算,目前成交的陈粮出库时间都必然在10月甚至11月之后,而当下回升的成交率都将变成后期更多的陈粮供应量,预计东北地区拍卖陈粮结转量将达到3000万吨,高于去年的2000万吨水平。
据笔者了解,持续的陈粮参拍,黄淮地区春玉米上市补充,使得今年饲料企业玉米原料库存水平一直较高,而猪瘟事件更加重饲料企业采购的谨慎心理,临近主产区新季玉米大量上市之际,饲料企业建库存驱动并不强。
(五)论C1901在1900关口上方的压力
首先从交割成本推算,北港二等陈粮1750元/吨计算,折合1809合约交割成本1790元/吨,折合1901合约交割成本(仓储45+利息36+交割30)1860元/吨左右。可见,目前1809期价已行至天花板,交割压力封杀上方空间,而对于1901合约而言,1900甚至以上的价格,意味着具备仓储、资金、粮源条件的主体可以直接交割获利,至少将吸引不少套保盘入场。
决定C1901价格水平另一个重要参照是新粮价格。目前开秤价承接陈粮高价,高开,基本获得市场一致认可,但据笔者了解,相当多的主体对新粮的预期心理在港口1800元/吨一线,如果新粮价格过高,就转而寻求陈粮代替,不会贸然入市追涨新粮。而上述提到的港口高库存以及高达3000万吨的陈粮结转都将为抑制新粮价格创造条件。
因此从当前采购主体对新粮价格的心理预期而言,C1901短期并不具备持续处于1900关口之上的支撑条件。换言之,要么,出现新驱动,拿下1900,要么,季节性回调消化掉新粮上市压力之后,再蓄势上行。
三、风险
最后成熟期遭遇危害天气,再度引发减产炒作,甚至真实影响到最终产量。
资金持续看好玉米远期价格,造成期价脱离基本面的推升。
下一篇:蛋价持续不振 期货弱势延续